卧龙小说网> 都市娱乐> 这绝对不可能是真正的论语> 2,图样图森破的宰我

2,图样图森破的宰我

2,图样图森破的宰我

好了,第二章开始讲熊孩子宰我,这位熊孩子兼大佬的宰我在《论语》中一共出现五次,分别是321(八侑篇)。510(公冶长篇)。626(雍也篇)。113(先进篇)及1721(阳货篇)。其中1721我们在第一节已经十分详细地介绍了,在这里不多缀叙,这里我来介绍一下其他四节。

先说321,我先将原文摆在这里,大家先看一下,了解个大概。

哀公问社于宰我,宰我对曰:“夏后氏以松,殷人以柏,周人以栗,曰使民战栗。”子闻之,曰: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

然后我来大致解释一下,宰我这时候应该是做了大官了(能跟君主直接对话,而且君主还问他问题,我猜他应该做了总理一类的职物)鲁哀公(之后我也会讲,比较重要一个人物)问宰我:你知不知道,作社主得用什么木头?不过这个❝社❞字大有学问,江山社稷各位想必听说过吧!哀公问这话很可能是问宰我如何治理国家,即使哀公没这么想,可宰我却想到那去了。宰我的回答也十分聪明:

夏朝用松木

殷(其实就是商朝,考点警告!)用的是柏木

周朝用的是栗木,意思是让老百姓战栗。

重点!你看宰我还怕哀公笨,不知道为什么用栗木,特地解释了一嘴❝使民战栗❞。那么为什么宰我这么暗示哀公呢?不急,先看看那些木头都是什么用意。

松木,说明夏朝宽松。(一个字变两个字的技能要有的,翻译词句常要这么干的,一定要会!)

柏木,说明商朝广博。

而为什么宰我要这么说呢?首先要了解国情,当时鲁国像个大饼,被人分成了四块,鲁哀公十分悲催,只分着一块饼,剩下三块分别给了季孙,叔孙,仲孙这三位。这宰我一看你鲁君堂堂国君,不能这么怂包蛋呀!得抄起家伙干翻那三家(季孙,叔孙,仲孙),枪杆子里出政权呀!

宰我的思路咱归纳一下,针对❝三家分权❞的问题,宰我希望鲁哀公能❝武统国家❞,于是便特意说❝使民战栗❞,用意也在这,不是让哀公搞白色统治啊!

宰我不得不说,十分聪明,想得倒挺美的,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,这程咬金谁呢?没错,就是我们的老大哥---孔子(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😁)

孔子直接连怼三句,三句话都只有一个中心,而这一个中心又有两个基本点↖( ̄▽ ̄")

①国家的分裂有它深厚的历史原因,不应该随意武统⇛怼宰我❝武统国家❞的观点

②应该顺势而为,因为每一件事情的产生都有它的客观因素⇛点明❝三家分权❞的解决办法

为什么孔子要这么说呢?孔子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呢?我们学习时一定要多问问题,这样才能"温故而知新"然后当上老师,继续迫害祖国的下一代ㄟ( ̄▽ ̄ㄟ)

好了说远了,咱们还是讲下孔子的根据何在吧!在季氏篇第十六中,162孔子就考察历史,指出❝自大夫出,五世希不失矣。❞(这段不具体展开讲了,大家有兴趣自己回去自行阅读吧),什么意思呢?是说诸侯国大权旁落在大夫手里的,基本没有超过五代人的。而鲁国自己,在僖、文、宣、成、襄、昭、定、哀、悼九位鲁侯在位期间,作为卿家的三桓与公室争权夺利,尤其是以季氏的执政与公室的反击最为激烈。看看,少算至少得四五百年吧,一直是国君和三家(又称三桓)对肛。

你想想,连你祖宗,你爷爷,你爸爸都没干过三家,可见三家的根基是十分牢固的。而且你个毛头小子连龙椅还没坐热乎,就想灭了三家,想想都不现实,有这么深厚的历史原因,看来宰我还是太年轻了,图样图森破(too young to simple)。

那么孔子的意见是什么,虽然他没直说,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一斑。首先他不支持武统,至少是现在别武统。其次他是支持顺势而为的,也就是和平统一了,用《圣经》的一句话就是:

❝你要等他们自己情愿❞

321讲完了,可是考试怎么用呢?

这个可以作为素材,针对❝和平统一❞的一个论据。

你看,如果它出考题问为什么不主张武力统一,而是主张和平统一,一国两制,那么你就可以引用这一段话,海峡两岸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,我们不应该随意武统,而是要选择更让人接受的和平统一之类的话,多高大全!('∀')

求月票,求收藏,嘤嘤嘤

最后补充321的翻译

鲁哀公问宰我,做土地神的神位应该用什么木料“宰我回答说:“夏代人用松木,殷代人用柏木,周代人用栗木,目的是使百姓战战栗栗。”孔子听到这些话,告诫宰我说:“已经过去的事不用解释了,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谏了,已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了。

(对了,❝既往不咎❞这个成语是从这里出来的,考点!)

这绝对不可能是真正的论语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卧龙小说网http://www.wolongxs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好书推荐:《想要变成鹰的鱼》《拥有变性能力的我可以为所欲为》《谁能来救救我》《全球探秘:开局扮演死侍,》《修成谪仙的我却变成了女孩子》《千反田的超高难度重生攻略》《神不在王座的日子》《Sign》《药娘日记》《瑶的恋爱物语》

目录 加书签